6月28日,滁宁城际铁路(滁州段)全国第一条跨省域的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赛思时钟系统助力长三角多层次交通出行体系建设。
城际铁路——
“轨道上的长三角”的重要运力支撑!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安全、快捷、准时、大运能、绿色环保等突出特点,对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改善交通运输环境、引导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带动城市经济创新发展等方面,都将发挥巨大推动作用。
城际、市域铁路介于高速铁路与地铁之间,服务半径在50公里至100公里,能在60分钟内将旅客运送至目的地,是优化城市空间新格局、完善多层次交通出行体系的有效途径。当前,长三角地区城际(市域)铁路发展空间巨大,成为未来重要的投资领域。
根据长三角铁路“十四五”发展规划,到2025年,“轨道上的长三角”基本建成,形成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多层次、优衔接、高品质的轨道交通系统。届时,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近1.67万公里,其中高铁里程近9200公里,全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主通道全部贯通,支线网络微循环更加畅通。预计到2025年,长三角铁路网密度将达到507公里/万平方公里,长三角城际铁路营业里程约1500公里,市域(郊)铁路营业里程约1000公里,实现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布局一张网、零换乘,为区域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可靠的运力支撑。
滁宁城际铁路实拍,图源网络侵删
滁宁城际铁路——
全国第一条跨省域的城际铁路PPP项目。
滁宁城际铁路是安徽省首条城际铁路,也是全国首条跨省城际铁路。线路全长约55.35公里,总投资约180亿元,设站17座,采用市域D型车,设计时速120公里。
滁宁城际铁路滁州段总投资约153亿元,长度49.66公里,设站14座,起点站是滁州高铁站,也是全线最大车站,终点站是汊河站。是全国第一条跨省域的城际铁路PPP项目,也是长三角交通一体化的标志性工程。
本次开通区段为滁州段一、二期工程,西起滁州高铁站,东至汊河站,初期运营正线全长44.83公里,设站14座,启动使用站点10座,预留站4座暂不启用,其中地下站2座、高架站12座。
滁宁城际铁路线路,图源网络侵删
滁宁城际铁路作为全国首条跨省城际铁路,是推进安徽省滁州市至江苏省南京市交通基础建设互联互通的重点项目,也是皖江城际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滁宁两地沿线城际公交出行的骨干功能。
滁宁城际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完善滁州市区域综合交通网络、优化运输结构,对加强滁州市与南京市联系,推进长三角、皖江城市和宁滁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长三角尤其是滁宁两地来说,滁宁城际铁路对于完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大力推动南京江北新区、滁州市区以及沿线城镇协同发展,以及更高质量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滁宁城际铁路站内实拍,图源网络侵删
赛思时钟系统——
打造全国第一条跨省城际铁路的专用通信传输系统!
传输系统作为滁宁城际铁路(滁州段)工程专用通信系统的基础网络,是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的重要子系统。
传输系统是一个基于光纤的宽带综合业务数字传输网络,为各种业务信息提供传输通道,构成传送语音、文字、数据和图像等各种信息的综合业务传输网。传输系统可为其他通信子系统和信号维修监测、自动售检票(AFC)、综合监控系统(ISCS)、电扶梯等专业提供可靠、冗余、可重构、灵活的信息传输信道,是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运行所必须信息传输平台。
时钟系统是为控制中心调度员、车站值班员、与行车相关的各部门工作人员及乘客提供统一标准时间信息的设备。同时它还可对本工程的其它系统设备提供统一的时间信号,使各系统定时设备与本系统同步。时钟系统的设置对保证轨道交通运行计时准确、提高运营效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滁宁城际铁路时钟系统组网架构图
滁宁城际铁路时钟系统采用控制中心与车站/车辆段两级组网,由控制中心一级母钟、车站/车辆段二级母钟、子钟(时间显示单元)、传输通道、网管设备组成。
在控制中心网管室配置一台网管终端,作为时钟系统网管平台的桌面终端。在控制中心通信设备室配置一套一级母钟;在车辆段、车站通信设备室内各配置一套二级母钟,用于接收一级母钟的校时信号,并驱动子钟,系统预留分段开通的能力。
一、二级母钟负责为子钟提供